化妆品行业是直接关系消费者健康的领域,其监管核心是“保障化妆品质量安全”。《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作为化妆品监管的核心法规,明确了违规行为的分类处罚规则,其中生产许可证注销、企业负责人禁业及行政处罚是三类最严厉的后果。
微谱小妆结合两部法规及典型案例,系统梳理违规行为与处罚的对应关系,并提出企业合规建议,助力企业规避风险。
处罚内容: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粤妆 2022****);此前属地监管已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处罚。 案例来源: https://mpa.gd.gov.cn/zwgk/sgs/xzcf/content/post_4710913.html 处罚内容:吊销生产许可证(粤妆2018***)、取消产品备案,法定代表人及质量安全负责人分别被罚款5.76万元、3万元,并施以10年从业禁令。 案例来源: 处罚内容: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粤妆 2017****;责令停止经营 6 个月;10 年内不予受理该公司化妆品备案及行政许可申请;法定代表人刘某某被罚款 16.44 万元,终身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案例来源: https://mpa.gd.gov.cn/zwgk/sgs/xzcf/content/post_4457680.html 处罚内容:吊销化妆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粤妆 2016****);责令停止经营 6 个月;取消 3 款产品备案;法定代表人马某、质量安全负责人朱某某分别被罚款 5.69 万元、3.95 万元,且 10 年内禁止从事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 案例来源: https://mpa.gd.gov.cn/zwgk/sgs/xzcf/content/post_4676771.htm 1. 取得合法生产资质,确保许可证有效 主动申请:企业需先取得化妆品生产许可证(通过国家药监局组织的生产许可审查),方可生产化妆品; 延续申请: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90日至30日内,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提交符合要求的资料; 变更备案: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生产地址等信息发生变化时,需在30日内申请变更。 2.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 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的职责,确保“谁主管、谁负责”; 供应商遴选与原料验收:选择合格的原料供应商,查验原料的合格证明文件,拒绝使用禁用原料; 生产过程控制:严格按照注册/备案的配方、工艺生产,做好生产记录,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产品检验与留样:对出厂产品进行检验,留样保存至产品使用期限届满后1年。 3. 规范经营管理,防范标签与记录违规 标签管理:确保产品标签标注注册/备案号、生产许可证号、成分表、使用期限等信息,符合《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要求; 进货查验记录: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查验供货者的市场主体登记证明、产品注册/备案情况,保存记录至产品使用期限届满后1年; 不良反应报告:发现消费者使用化妆品后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报告。 4. 加强培训与自查,及时整改问题 员工培训: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条例》《办法》等法规,提高质量安全意识; 内部自查:定期对生产车间、仓库、记录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三方审计:邀请专业机构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计,查找漏洞并完善。 5. 配合监管执法,主动报告问题 接受监督检查:积极配合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如实提供资料,不得隐瞒或伪造; 主动报告问题: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主动召回问题产品。 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注销、企业负责人禁业及行政处罚,本质是企业违反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后果。企业需深刻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建立完善的合规体系,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要求,才能有效规避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生产许可证被注销情形
生产许可证是化妆品企业合法生产的前提,其注销主要分为主动注销与被动注销两类,其被动注销多由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引发。
典型案例
违法事实:2023 年飞行检查发现该公司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 17 项不合规项目(含 1 项关键项、15 项重点项、11项一般项);2024 年擅自恢复生产期间,生产 118224 支牙膏均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20230726”,涉及 3 类产品,货值 9457.92 元。
导致企业负责人被禁业的违规行为
企业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质量安全负责人等)是企业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其禁业处罚与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直接挂钩,分为终身禁业、10年禁业、5年禁业三类。
典型案例1
违法事实:某化妆品企业在一年内两次因同类问题被查处:2023年7月因未按照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化妆品受到属地化妆品监管部门的行政处罚,2024年6月飞行检查再次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监管部门认定其构成“一年内两次违法”的恶劣情节。
典型案例2
违法事实:生产的 2 批次染发膏(红色、紫色)均为未经注册的特殊化妆品,检出未标示染发剂成分、缺失注册载明成分;调查期间出具虚假《产品假冒情况说明》,否认生产并隐藏留样。涉案产品共销售 1184 盒,违法所得 4659.2 元,货值 4780 元。
典型案例3
违法事实:2023-2024 年两次检查均发现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缺陷,包括无冻干粉生产设备却涉及相关产品生产、未执行产品放行管理制度等 10 余项不合规情形,且曾因同类问题被处罚后仍未整改到位。
企业避免被处罚的合规建议
为规避生产许可证注销、企业负责人禁业及行政处罚,企业需建立“全流程、全员参与”的合规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参考文献: 1.《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 2.《化妆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3.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