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 工作中有些“小动作” 看似无害,实则暗藏雷区 触碰廉洁红线 今天我们一起 聚焦廉洁“冷知识” 识别隐蔽雷区 拆解套路,守住底线 隐蔽雷区|“影子股东” 提问 投资为亲属投资,没有直接参与经营,有何不妥? 亲属代持实为“影子股东”,通过职务便利为关联企业牟利。 隐蔽雷区|“知识付费” 提问 知识变现是市场行为,讲课费是劳动所得,合作企业自愿付费,有何不妥? 利用职务身份解读公开政策,收取合作企业高额“讲课费”,非正常知识付费。 隐蔽雷区|“绕路打车” 提问 估计是加班辛苦,绕远路去某地犒劳自己,事情不大,是否要较真? 积少成多侵占公司资产,若都效仿,成本将失控,规则形同虚设。 隐蔽雷区|“数据透风” 提问 行业信息分享,且实际中标还要靠供应商实力,没强制要求,有何不妥? 未公布的招标参数是关键信息,泄露破坏公平,“感谢”实质是权力寻租。 “数据透风”隐蔽雷区 隐蔽雷区的共性逻辑为 权力“暗箱”、利益“隐身”、规则“擦边” 廉洁无小事 每一次“灵活操作” 都可能成为踩雷的前兆 每一次“纵容小节” 终将陷入违法深渊 让我们一起 细抓小事守规,沐浴阳光正行
某公司高管与合作企业关系较好,该合作企业多次提议张三以亲属名义投资,无需露面,只要多加“指导”,就可分红。
利益捆绑:所谓“指导”,可能是通过关联交易、定向采购等方式向代持股的企业输送利益,形成隐性交易链条。
02
职权变现:利用职务便利为特定关系人谋利,属于“间接受贿”,而且还可能泄露核心商业秘密。
某公司技术专家频繁收到合作企业讲课邀请,合作企业表示其以专家身份解读公开政策,可给予高额“讲课费”。
权力溢价:将公共政策的解读包装成“行业专家内容”,获取非正常水平回报,是利用职务影响力抬高身价。
02
围猎陷阱:看似正常的讲课邀约,可能是合作企业的“感情投资”,长期铺垫滋生利益交换空间。
某公司员工加班后经常选择绕路打车回家,声称路况复杂,费用由公司报销,但实际多出里程与合理路线偏差很大。
变相侵占:借“路况复杂”虚增里程,将个人消费转嫁公司承担,积少成多,变相侵占公司资产。
02
不正之风:钻报销流程漏洞,使合规标准流于形式,助长不正之风,侵蚀企业成本管控底线。
某公司采购部员工认为A供应商服务较好,将公司尚未公布的招标参数对其透露,帮助精准投标,事后获得供应商的感谢。
破坏公平:提前泄露招标参数给特定者,人为缩小竞争范围,影响其他供应商平等参加投标。
02
权力寻租:个人评价供应商服务好具有主观性,泄露关键信息有定向扶持之实,为后续利益交换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