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审计
管理层不同意审计意见时,整改建议怎么写得既坚持专业,又保留余地?
2025年05月16日

在实际审计中,最具挑战性的情况之一,莫过于:

审计报告形成后,管理层表示不同意问题判定或拒绝采纳整改建议

你坚持的是事实与控制逻辑;他们坚持的是资源、成本与“现实操作性”。

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专业判断与管理判断的交锋

此时,作为内审,不仅不能回避,还必须在立场清晰的同时,为治理留下调整余地。


01为什么坚持立场不僵死对抗是必要能力?

根据IIA《内部审计职业实践框架》(IPPF)2010条款:

内部审计应基于充分证据,形成独立的审计结论,但同时应与管理层就重大事项充分沟通,并记录其不同意见。”

这意味着:

审计意见应当独立形成,不能因管理压力而让步

但不同意见的存在是治理的一部分,报告应为此保留表达空间与记录机制。


02构建立场坚持+余地预留的整改建议表达策略


✅ 第一步:明确审计立场,用专业论据锁定核心问题

关键在于:不能只重复“我们查到了”,而是要讲清“为什么这事构成问题”

示例写法(立场表达):
根据公司《××流程制度》第4.3条款,项目金额超过50万元须经两级审批。但审计发现A项目付款金额达120万元,实际审批路径仅为单人审批,流程完整性未能体现。”

此处不出现“我们认为”、“建议加强”等模糊措辞,而是引用制度+复现事实+揭示控制失效逻辑,用证据锁定问题。


✅ 第二步:客观呈现管理层观点,但避免等量对待

当管理层对审计意见提出不同看法,报告中可以记录,但必须保持专业上的不对称处理

不建议这样写(等量列示):
“审计认为……;管理层认为……。双方意见不一致。”

建议这样写(治理视角表达):
管理层认为当前审批流程已具备实际控制作用,且系统调整投入成本较高,不宜变更。审计认为,该问题核心在于控制机制设计与制度不符,若继续依赖人为判断,缺乏一致性与制衡力,风险未得到实质缓解。

🔍这类写法让读者清楚:管理层提出了理由,但风险逻辑尚未闭环,审计立场仍具合理性。


✅ 第三步:在建议中保留治理空间,提出路径选项而非单一做法

整改建议不应直接否定管理层,而是提出治理层面该考虑的问题+可选的推进路径。

示例表达:
建议管理层在审议审批流程设计合理性的同时,评估当前控制是否能满足制度执行、风险制衡与复核机制的合规要求。若继续使用现有流程,建议同步引入审批溯源机制与月度审计抽查,以降低风险蓄积。

此类建议的作用是:

没有执意要求某一整改动作(避免引发对抗);

但通过设置合规条件、附加控制要求,将责任重新交还管理决策层;

同时在内部审计记录中,留有“我们曾提出更有效控制路径”的书面依据。


🔍 实战表达模板(适用于治理层报告)

问题:付款审批流程与制度不符,流程缺少二级审批环节,控制设计与《审批制度》第4.3条存在偏差,系统层面无校验逻辑。

管理层意见:认为现有流程已具备风险感知与责任控制,系统调整成本高,建议维持现状。

审计立场:目前流程过度依赖人员判断,不具备普遍性和约束力,形式合理不等于控制有效。

建议:建议管理层重新评估该流程设计的控制强度与制度匹配性,若维持现状,应同步建立风险感知补偿机制,包括定期流程抽查、审批记录溯源与制度适应性复核,并形成专项评估报告报送审计委员会。


03 审计不是冲突者,是治理参与者

当管理层不同意审计意见时,不是要“赢下争论”,而是要留下事实、表明立场、指明责任轨道

✔️ 审计不能让步于不合理判断
✔️ 但也不应以强推整改替代激发治理机制的自我修复

审计报告,是推动组织长期健康运行的文书,不是赢得短期立场的声明。

来源:CIA内审师小站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