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舞弊
反舞弊审计的方法与技巧
2024年02月26日

       “反舞弊审计是一门艺术”,除了按照国际、国内权威机构颁布的审计准则、审计法规、审计程序、审计步骤去审计外,更需要内部审计师结合积累的审计工作经验,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用头脑去思考、去分析、去创造,以构思出自己独特的审计思路和审计技巧。

一、进行审前调查和制定审计方案,关注风险因素

       制定审计方案时要考虑下列风险因素:

       1.管理舞弊风险因素。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遭受异常压力或期望业绩;资金短缺,影响营运周转;未加解释的会计政策变更;管理层的薪酬与经营成果挂钩;会计人员或信息技术人员变动频繁;存在异常交易或大量的调账项目;审计人员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

       2.员工舞弊风险因素。主管有不法前科记录;员工有大额负债或具有吸毒、赌博等不良嗜好;由某人处理某项重要交易的全部业务;会计信息系统失效或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等。

二、审查内部控制系统,寻找薄弱环节

       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内容应包括:企业是否建立了现实的组织目标;是否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以及是否有效执行;是否建立和保持了恰当的授权制度;是否具有为管理层提供足够、可靠信息的通讯渠道;是否具备能保证控制的环境等。若属反馈性舞弊审计,则结合举报信息反映的内容进行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重点抽查和测试,若属前馈性舞弊审计,则应对容易发生舞弊的经济业务方面的制度建设健全性和完善性进行重点抽查和测试。


三、关注易发生舞弊环节,展开重点审查

       内部审计师在进行舞弊审计时,应重点审查和关注以下内容:

      1. 审查各种货币资金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关注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截留收益和转移收益现象等。      

       2. 审查实物资产是否存在虚增、虚减现象。

       3.审查各种往来账户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法性,审查账户使用的正确性,特别是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关注是否存在利用往来账户转移和调节收益现象。

       4.审查财务成本费用账户、权益账户的正确性,审查核算依据、计价和变化的正确性和合理合法性。

       5.审查会计账表上反映的收入与业务部门反映的数据的相关性,审查虚增、虚减和截留、转移。

四、研究舞弊惯用手法,有的放矢

       面对新形势、新目标,和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内部审计师必须与时俱进,转换观念、思路,研究舞弊惯用手法,创新审计方法。归纳起来,舞弊惯用手法不外乎以下几方面:

1.虚增利润。

       ⑴利用销售业务多计收益。一是在年终时开具空头发票虚构本年产品销售收入,次年以销货退回业务名义用红字发票冲销。二是发生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等不冲减销售收入、虚增利润。三是利用虚假委托其他单位代销产品,编制虚假代销清单,虚增本期收入。四是采取分期收款结算方式,提前确认收入。五是销售给关联方的重要客户的产品价格有意高价结算粉饰经营业绩。

       ⑵虚减成本、费用,多计利润。常采用少提、不提折旧,或将已发生的当期支出暂不入账,或少计、不计当期应负担的利息支出,不提或少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

       ⑶随意变动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调低存货成本。

       ⑷利用预提费用或待摊费用账户调高利润。当企业经济效益不好或发生严重亏损时,常常将应摊的费用少摊或不摊,减少本期的成本费用,人为调高当期利润。

       ⑸利用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虚增利润。企业经营不好的,会将因经营不善或因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等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长期挂账,不及时予以处理致使利润虚增。

       ⑹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调高利润。

       ⑺利用关联交易转移国有企业利润、虚构关联交易编造会计利润。从关联企业如朋友、亲戚的公司中高价购进原材料、设备等;从关联企业获得回扣款,增加了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利润;大办三产,进行关联交易,转移利润,使国有资产流向集体和个人。


2.违规操作,造成资产流失。

       ⑴违规随意担保,造成资产流失。未经研究或上级部门批准,为个体、集体及合伙企业等提供债务担保,借款到期后,因债务人不能及时归还,而由担保人代为清偿债务。

       ⑵企业无形资产,如土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账外。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以前国有企业使用土地由国家无偿划拨,很多国有企业的土地尚未估价入账,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⑶违规设立“小金库”,挥霍和私分资产造成资产流失。在审计中经常发现设立“小金库”,供企业领导和个别人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的情况。

       ⑷捐赠或低价转让造成资产流失。如将资产赠与个体经营业户、集体及合伙企业,或将财产以悬殊的低价处理给个人,明卖实送。还有通过非正常渠道,把资产转移到个人公司名下,造成资产流失的现象。

       ⑸对外借款造成资产流失。有些负责人或掌握财权的人将公款借给亲戚朋友经商、炒股票、委托理财或房地产交易,到期无力归还借款,甚至有人一走了之,造成资产流失。


⑹暗箱操作,高价购买或租进企业根本不需要的资产,造成资产流失。

3.有意造假,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失真。

       ⑴会计凭证造假。一是编造虚假经济业务,如假餐费发票、假销售收入发票,虚列劳务费,特别是临时工工资尤为普遍。二是采取偷梁换柱的方式,在费用中列支公款行贿、私人购物等非法事项,这些虚假的原始凭证进入记账程序,使记账凭证失真。

       ⑵在会计账簿和报表中造假。将销售收入、预算外收入、租金收入、返利或收回外单位欠款等不按规定存入银行,设置“账外账”,或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所,乱支乱用;有的单位直接捏造、篡改会计报表数据;还有一些企业编制多套会计报表。

       ⑶在会计核算上造假。如将已支付应计入当期损益的费用有意隐蔽在银行未达账或虚挂在往来账中;将当年收入挂账或采用压单方式转到下年度清算;为偷逃增值税,购买进项增值税专用发票入账;为偷逃营业税,编造发票内容等。


五、从异常现象,捕捉疑点,搜寻线索


       1.从异常时间发现问题。从涉及同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凭证、发票、合同、协议、付款等原始单据反映的时间入手,观察分析每一程序发生的时间如有不符合常理或明显矛盾,就应视为异常时间,需要借助其他资料,进一步核查。

       2.从异常地点发现问题。⑴从距离远近发现异常地点。企业经营过程中,同一商品可从多渠道、多地点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为节约成本,应就近采购,若舍近求远或频繁出现多次倒买倒卖的采购行为,应作为异常地点,进一步查明原因。⑵从商品流向发现异常地点。商品流向决定了购销业务所涉及的地点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地点与经济业务的内容无关或相矛盾,应视为异常地点做进一步调查。

       3.从异常数字发现问题。⑴从数字的大”浠⑾忠斐J帧"拼邮值恼悍较蚍⑾忠斐J帧H缱什嘶е械墓潭ㄗ什⒉牧稀⒒醣易式鸬龋加Ω檬钦绻鱿指菏闶且斐J郑枰徊较晗覆槊鳌"谴邮志范确⑾忠斐J帧P枰徊脚遄式鹑ハ蚝陀猛尽

       4.从异常账户对应关系发现问题。⑴从资金去向发现异常账户对应关系。⑵从没有原始凭证的应收应付款项的转账中发现异常账户的对应关系。如虚拟经济业务和虚拟客户通过往来账做手脚。


六、适当采用延伸性审计程序法

       1.在一日内或近期之内突击盘点两次现金。

       2.对供应商及客户进行调查走访。

       3.测算现金收入送存银行拖延的时间。检查现金日记账,比较现金收入和该笔收入存入银行的时间。

       4.跟踪支出分析。


七、收集有用信息,获取可靠证据

证据一般来源于被审计单位的文件资料和通过面谈和调查问卷方式收集,以及通过函证相关单位获得的重要而有用的信息。除以上舞弊审计方法和技巧之外,不同的审计师审计同一个企业,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但无论何种方法,何种思路,最后的目的和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还原舞弊事实真相,揭露舞弊内幕。内部审计师的责任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担负起舞弊审计的重任,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防范舞弊的发生,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八、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而获取初步审计线索的方法。在实施分析性复核时,审计人员可以使用简易比较法、比率分析法等。

       简易比较法中,较典型的是对现金流量的分析。众所周知,权责发生制下会计数据与现金流量不一致是正常的,但当公司会计政策保持不变时,两者之间的关系通常是稳定的。所以,上报利润和营业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发生任何变化时,都可能表明企业应计概算中的细微变化。如果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过大或反差时间过长,就说明有关利润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现象。把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相比,若前者为负数,而后者较高,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比率分析法中,较典型的是对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分析。由于同行业中毛利率具有平均化的趋势。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差太大,就可能在造假。如果其毛利率大大高于行业数,则意味着其收入是虚假的。反之,收入可能被隐瞒。另外,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急剧下降,很可能是由于上市公司虚构收入和利润,同时又未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进而导致应收款项的和存货的急剧增加所致。同理,根据相关财务指标的计算比较可以给审计人员类似的启示。


九、交易实质分析法

       下述两种情况需要审计人员采用交易实质的分析方法,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

       1.上市公司通过高速会计科目,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推迟办理存货入库,存货挂账预付账款,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上市公司通过把记录搞复杂(如利用复杂的金融手段),来达到掩盖交易实质的目的;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形成的投资收益则更多地带有粉饰会计报表的可能;会计报表在形式上符合会计准则,并不能保证其不对信息使用者产生误导。


十、期后事项分析法

      期后事项包括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签发日,以及审计报告日至会计报表公布两时间段内所有对会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上市公司往往利用“截止”概念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调整损益,粉饰整容财务状况。例如,上市公司可以在第二年年初作一笔假的会计记录以表明实际收到了上年年末发生的应收账款,以达到掩盖上年末虚增收入的目的。同样,第二年年初大额的退货也揭示了可能在本年年末有夸大收入的行为。另外,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由外部审计人员进行审计,但中期报表通常仅是复核一下而已。如果上市公司没有在中期报表中做出恰当的会计估算,那么,迫于外部审计人员的压力,在年终不得不做出调整。所以,经常性的第四季度调整也不鲜见。


十一、税项分析法

     若一家上市公司的应交税金数额特别大,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若两者相差较大,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反之,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需要说明的是,只要税法允许,上市公司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实行不同的会计政策是合理的。但是,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连续性,除非税务规则和会计准则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样,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变得越来越不真实了。


十二、资产质量分析法

       由于虚构收入等原因,上市公司账面会有许多不良资产。如子公司长期亏损或业绩平平;在建工程一直挂在账上,尤其是工期长又过时的生产设备;一些租赁、承包、托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子公司或分公司根本就不存在。对不良资产要逐项分析,如投资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大量作为递延处理的成本开支,特别是那些无形或“欺诈性”的开支是否能确认以及能否从收入中获得补偿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通常,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比较,若前者大于或接近后者,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多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大于利润总额和增加幅度,则表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存有水份。

来源:内审网、首席审计官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