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文库 > 审计论文
破解审计“整改难”路径及机制建设建议
2023年08月29日

一、课题研究意义和目的 (一)背景介绍

        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政府机关运行效率、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整改难”。审计后的问题整改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以及政府机关的公信力和形象。因此,本报告旨在探讨破解审计“整改难”问题的路径和建设相关机制。

(二)研究目的

        本报告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分析审计“整改难”问题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寻找破解之道,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研究意义

        研究“整改难”问题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过后如果不进行审计整改,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和“稻草人效应”。在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是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审计机关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把监督执纪问责作为重要任务,履行好监督责任,真正做到‘凡问必答,凡查必究’。”这一指示强调了审计机关的责任和使命,要求审计机关在履行监督职责时,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动真碰硬,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做到问责不遗漏、查办不留情,做好审计“下半篇文章”。

        审计“整改难”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行效率和效能,也关系到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这意味着政府机关在整改过程中必须坚决克服整改难题,勇于自我革命,以整改的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过深入研究和提出针对性建议,有助于审计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监督执纪问责的效果,从而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审计“整改难”问题分析 (一)审计“整改难”的概念和表现

        审计“整改难”指的是在审计过程中,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问题或违规行为后,要求其进行整改和改进,但整改过程中出现难以解决或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审计的效果大打折扣,使审计成果无法顺利实现预期目标。审计“整改难”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整改工作进展缓慢: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措施,研究解决问题,整改工作进展缓慢,导致问题延续存在。

        整改结果不真实:被审计单位虽然进行了整改,但问题的整改措施不够具体,问题整改停留在口头上、静置在方案里,使突出问题未得到有效根治。

        整改责任推诿:被审计单位主要领导不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将问题的责任推给其他部门或个人,不愿意主动承担整改责任。

        资金和资源不足:被审计单位可能面临经费不足、缺乏专业技术等问题,影响整改的顺利进行。

        监督跟进不力:审计部门对整改工作的监督和跟进不到位,导致整改效果得不到有效验证。

(二)影响审计“整改难”问题的因素 1.内外部环境因素

        审计“整改难”问题还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形势不好、政策变动频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整改的困难,整改有时涉及到利益调整和权力重新分配,这些复杂的环境因素加大了审计“整改难”的程度。

2.主体责任不落实

        审计“整改难”问题中,主体责任的不落实是一个重要原因。审计整改需要相关责任主体承担责任并积极配合,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责任主体未能及时履职,或是推诿扯皮,导致问题整改进展缓慢。

(三)审计“整改难”问题在审计中的具体体现

        审计作为审计整改的主要执行机构,也存在一些具体体现审计“整改难”的问题:

        1.审计人员专业水平层次不齐:审计人员在专业水平方面存在差异,部分人员由于专业水平不高或工作经验较少,导致审计发现的问题表面化,定性不够精准,缺乏深入挖掘问题背后原因的能力。这影响了审计整改的实效性,使得整改工作无法得到扎实有效地推进,问题得不到根本解决。

        2.监督与跟进机制薄弱:审计在整改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跟进机制,导致问题整改效果得不到及时反馈。

        3.提出审计整改建议不精准: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过于笼统,缺乏具体可行性,影响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方向和措施选择。

三、审计机制建设对策 (一)建立“审计+监督”协作配合机制

        审计“整改难”问题常常涉及多个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为此,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人大等审计整改成员单位深度协作配合,形成合力,提升“审计+监督”的叠加效应,对审计查出突出问题的进行跟踪督办,层层压实整改责任,统筹推进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和问责。同时,为推动整改贯穿审计全过程,坚持边审边促、边审边改,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审计整改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对审计整改工作的要求、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主要职责等方面作出规定。通过定期会议交流,报告汇总,分享经验等方式,及时掌握审计整改工作进展情况,提出解决审计整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意见,共同推进整改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二)优化内外部环境

1.提升信息共享与协作水平

        审计应加强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传达给被审计单位,并能够有效地沟通解决方案。为此,可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定期向被审计单位通报审计发现整改要求,同时接收被审计单位对整改情况的反馈。信息共享和协作水平的提升将有助于加快整改工作进度,减少审计“整改难”的发生。

2.加强对审计对象的指导与支持

        审计人员要牢牢把握“揭问题、提建议、促整改”这一思路,狠抓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深化成果运用,提高审计建议“含金量”,以整改检验审计质量,做深做透审计“后半篇文章”。一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整改建议,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指导,便于被审计单位明确整改方向和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落实。二是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保持密切沟通,了解整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跟踪整改进展,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三)健全主体责任体系 1.审计内部责任划分与监督机制

        为确保整改工作顺利进行,审计内部应明确责任划分,确保各部门在整改工作中明确其职责和任务,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高位推动压实责任。一是提请县委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计整改工作并作出安排部署,强调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以“真认账、真反思、真负责、真整改”的态度,不折不扣抓好审计问题整改,确保达到“审计-整改-规范-提高”的效果。二是审计部门实行组长主审跟踪督促整改责任制,压紧压实被审计单位整改主体责任,围绕年度审计工作重点和审计项目工作安排,建立审计问题清单,动态跟踪建立督促整改台账,实现“整改不结、问题不销”闭环管理,着力提高督查力度和整改完成率。三是被审计单位切实承担起审计整改的主体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尽好责抓到位,严格落实审计整改要求,及时研究解决各类审计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统筹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被审计单位应建立健全整改工作机制,明确责任人、时限和执行措施,提高整改成效。

2.提高审计人员专业水平

        加强审计业务培训,提高审计人员业务能力。结合目前审计骨干人员少、审计新人多的实际,更加注重审计人员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审计素养的提升,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培训。一是要组织审计业务骨干积极参与上级审计部门安排的业务培训。二是要注重网络视频培训,依托“中审在线”网络平台学习端口,使审计人员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扩充审计业务和法律法规等知识面。三是建立审计新人与经验丰富人员的“传帮带”制度,要更加注重审计人员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专业审计素养的提升,通过现场审计示范、传授、讲解、沟通交流等形式,提升新进审计干部业务技能。并结合往年审计工作经验,共同寻找问题,共同分析发现问题的成因,共同探讨问题定性和处理,帮助审计新人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照眼点,这样可以促进内部的知识传承和经验积累,提高审计新人在审计实践中提升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四、结论

        审计“整改难”问题一直是审计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审计“整改难”的概念、表现以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强审计机制建设的对策,旨在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的效能和质量。

        在未来的工作中,审计应持续加强对审计“整改难”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手段,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只有在各方共同的努力下,审计工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国家治理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需要时刻关注问题的新发展,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路径和机制,确保审计工作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提升效能与水平,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撰稿人:木里拉·开依拉提   单位: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审计局)

来源: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审计局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