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活动 > 专业研究
对银行内控检查有效性不高的反思
2014年01月15日

文件名称:对银行内控检查有效性不高的反思

文件类型:pdf
文件页数:4页
文件内容:
 
商业银行开展各种各样的内部检查,其目的主要是发现问题、堵塞漏洞、防范案件、促进业务稳健持续发展。然而,问题屡查屡犯、案件屡禁不止的事实,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银行内控检查的有效性显得不高。通过对某地级市银行三年来内控检查工作的分析,可以得出两个基本判断:最大的问题不是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而是制度执行差的问题;最大的教训不是发生了案件的教训,而是没有从发案中汲取教训。
为了揭示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隐患,防范内部案件发生,近年来,十堰分行一直把内控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采取培育合规文化、完善内控制度、强化部门自律监管、加大内部检查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内控管理水平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全行干部职工的风险防控意识明显增强,但从近年来内外部检查情况看,大小问题逢查必有、层出不穷,各类案件此起彼伏、屡禁不止。内控检查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并存”上。
(1)内控检查力度呈逐年增大趋势。分析近年来本行内控检查态势,可以看出内控检查频次逐年加大、覆盖面不断扩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外部检查,从2004年到2006年8月,在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内,该行共接受和组织各种业务检查117次,其中2004年共54次,平均每月有检查5次;2005年共63次,平均每月有检查6次;2006年元至8月共57次,平均每月7次。这里还不包括期间在全行集中开展的整肃行风行纪活动、先进性教育活动、合规文化教育活动、制度落实年活动等专项活动。检查内容可以说覆盖了所有的业务、所有的机构、所有的岗位。
(2)内部案件呈频发态势。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前8个月,本行分别发生了各类违规、违纪案件12起、22起和7起,其中发生经济案件分别为4起、5起和3起。这些案件中有8起发生在会出岗位,15起发生在信贷岗位,11起发生在单位负责人岗位,7起发生在其他岗位。
(3)内控检查对揭露案件的作用有限。以上12起经济案件中,属于通过内控检查发现的有2起,只占17%;属于群众举报的4起,占33%;属于司法部门查处的1起,占8%;属于其它方式发现的5起,占42%。另一方面,这些案件中,属于历年陈案的有11起,占92%,其中作案2年以上发现的10起,占83%。该行下属一支行分理处主任梁某,从1997年1月开始每年作案,采取违规冒名贷款、收贷不入帐等,直到2004年4月内部帐务清理时才被发现,时间跨度达8年,而这8年间的检查至少在10次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虽然银行内控检查频次高、覆盖面广,但很多案件的揭发却不是由检查发现的,开展检查在揭示案件上的作用并未很好地显现出来。
(1)检查发现问题层出不穷。自2004年到2006年8月,在117次的检查中,共发现各类问题856个。一是愈检查问题愈多。
2004年检查发现问题248个,平均每次4.5个;2005年检查发现问题340个,平均每次5.4个;2006年前8个月检查发现问题268个,平均每次4.7个。二是问题屡查屡犯现象十分明显。以2003年至2005年对县支行一年一度内控评价检查发现问题情况看,3次评价共发现问题254个,其中3年检查都出现同样的问题有28个,2年均出现同样的问题有20个,也即有48个问题出现两次以上,占问题总数的49%,而且,属于同一问题在同一机构3次评价中都出现的共有4个支行和72个问题,分别占被查支行的30%和问题总数的28%。
(2)检查问题整改到位率较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前8个月,三个时段问题整改率分别为75%、83%和91%,平均整改率为85%。
银行内控检查有效性不足甚至失灵、失效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银行内控管理水平跟不上业务快速发展要求的原因,也有内控检查体制和机制不完善的原因,还有检查人员职业素质的原因。
一是检查安排欠周密。
有些检查没有认真进行查前的周密安排和培训,导致检查人员对检查目的不清楚、检查方法不明了,从而在实施检查中不能有的放矢、难以找准问题;有些检查属上级行统一安排的,时间紧、人手少、任务重,很难进行深入检查,这种运动式的检查难保不流于形式。二是检查人员专业素质不高。三是检查手段存在滞后问题。这几年银行新银行内控检查有效性不高的主要表现内控检查有效性不高的原因剖析
……
下载:对银行内控检查有效性不高的反思
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分享到 :
63.2K